2016年4月30日 星期六

家庭與生活-親子遊

作者:邱紹雯 2015-09 親子天下Baby 11期 台灣近來吹起野餐風,許多場地也備受爸媽推薦,如果你還沒選定去哪裡野餐,北中南人氣野餐地報你知! ‧美堤河濱公園 基隆河畔野餐聖地,擁有大片翠綠的綠地,河道、綠地、藍天勾勒出賞心悅目的野餐景致,連續3年獲選為「TLC台北野餐日」舉辦場地。 交通:北捷劍南路站出,步行10分鐘 廁所:有 ‧大安森林公園 交通方便,並擁有多樣遊憩設施及開闊青草地,1秒就能享受從都市進入森林的樂趣。 交通:北捷大安森林公園站出 廁所:有 ‧URS27 華山大草原 文青爸媽及家有毛小孩的最愛,擁有市區中難得的大草地,不少人喜愛帶著家中寵物一起來享受綠地。不適合怕狗的家長。 交通:北捷善導寺站出,步行5分鐘 廁所:有 ‧大湖公園 可環湖漫遊波光美景。園內的跨湖拱橋「錦帶橋」,每當春夏之交,煙雨瀰漫,彷如墜入中國古典水墨畫中,更曾登上國際媒體,為最大特色。 交通:北捷大湖公園站出 廁所:有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有適合遛小孩的大草地,校園充滿藝術氣息,各種裝置藝術讓綠地變得更生動活潑。校園視野佳,能鳥瞰淡水河,構築另一場美麗的視覺饗宴。 交通:北捷關渡站出,另搭接駁車 廁所:有 關渡自然公園 為自然保育公園,鳥類及生態植物豐富。小朋友野餐的同時,還可以欣賞到冬或夏季候鳥、螃蟹、彈塗魚、青蛙及溼地生態等。 交通:北捷關渡站出,步行十多分鐘或可轉搭公車 廁所:有 中部

家長管教愈嚴格,孩子語言發展愈緩慢

作者:邱紹雯 2016-04 親子天下 管教的緊與鬆該如何拿捏,一直是身為父母的課題。根據台灣師範大學最新的研究發現,嚴格的父母,孩子語言發展也可能較為落後。如何在和諧的親子互動中教養子女?看看專家的提醒。 過去華人家長常被視為「虎爸」、「虎媽」,事事嚴格管教,期許子女未來要比自己更加優秀。根據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的最新研究中發現,在家長對幼兒「管」的教養信念中,愈是採取嚴厲管教者,孩子的語言能力表現反而顯得落後,尤其在3歲至4歲半的幼兒身上最為明顯;這也意味著,當家長往往想透過嚴厲責罵讓孩子學會聽話時,其實只會讓孩子選擇「閉嘴」,乾脆什麼都不說。 科技部與台師大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台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合作,今年啟動建置台灣第一個、也是華人第一個「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力邀國內20多位跨校、跨領域的專家學者及醫生參與,將追綜全國8000名幼兒從0到8歲,不同階段家庭和教保環境對孩子成長的影響與變化,研究結果將作為協助政府政策制定的依據,並提供父母更好的育兒建議。 新世代父母不認同「虎爸虎媽」 台師大28日公布過去3年先期研究成果。研究人員在新北市隨機抽樣450名嬰幼兒,並對其家長進行問卷面訪調查,結果初步可看出,新世代的年輕父母相較於傳統華人社會的「虎爸」、「虎媽」教養風格已有改變趨勢,當中多數家長並不傾向嚴格教養,也不再認為子女成就應該比父母高。 此外,調查中也發現,幼兒的語言能力表現和家長的管教特質也呈現高度關聯。管教信念嚴厲的家長,認同「現在的嚴厲管教,孩子將來會感激;只要孩子不聽話,都該受到父母的責罰;父母責罵或批評孩子,會讓孩子進步」等。但研究發現,家長管教信念愈嚴厲,孩子的語言能力表現會落後於「一般嚴厲」或「較不嚴厲」教育下的幼兒。此一研究結果在兩歲前的幼兒身上沒有顯著差異,但在3歲至4歲半幼兒身上卻很明顯。 台師大通識教育中心主任周麗端解釋,當家長在教養的信念上愈趨向嚴格,愈容易出現負向管教的行為,例如孩子不聽話就過度責罵、以限制孩子的行動來進行管教,如罰站、不准玩玩具等,甚至是容易因行為失控而打孩子等,反而容易讓孩子更加退縮、不敢表達,因而失去口語練習的機會與意願。 但她也認為,不採取「嚴厲」管教,並不代表就是溺愛與放縱,學界普遍認同的教養觀念是對孩子「高要求」、「高回應」,意指對孩子日常的行為舉止有要求,孩子犯錯時採取適度的管教,更重要的是要對孩子的需求正確與正面的回應,才能營造良好的親子關係。 「八年抗戰」計畫完成國內幼兒發展資料庫 台師大「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計畫為期8年,要用科學數字記錄台灣孩子成長的軌跡,意義重大,在學界有「八年抗戰」之稱。第一階段的先期研究就耗時3年,研發完成0到6歲嬰幼兒認知語言發展、社會情緒發展、身體動作發展等評估工具。 計畫主持人張鑑如表示,歐美先進國家有許多幼兒發展資料庫,台灣卻始終付之闕如,加上台灣面臨少子化危機,以及獨特的新住民族群的成長、外傭照顧、隔代教養等環境變化,還要因應科技數位時代來臨,亟需要建置屬於台灣自己的幼兒發展資料庫,分析台灣嬰幼兒的成長發展狀況。

2016年4月24日 星期日

父母真的不會偏心嗎?

作者:曾多聞 2016-04 親子天下 出於本能,孩子總是在尋找「誰是爸爸媽媽最喜歡的小孩」的證據。兒童心理學家佩里•克拉斯(Perry Klass)醫師回憶自己的童年時期,姊妹總是拿著自己的作品問媽媽喜歡哪一幅。 同樣出於本能,父母難免偏心。演化心理學家認為,父母生育多個子女的根本動機,是生物為了把基因流傳下去而分散風險的投資行為。加州大學雷德蘭茲分校心理學教授凱薩琳•三文(Catherine Salmon)指出,當有一個孩子表現特別好時,父母自然就會偏心他,因為在這個孩子身上的投資報酬率看起來特別高。 通常孩子們都知道家裡哪個孩子最受寵,只有父母自己不知道。正因為瞭解偏心是不好的,父母常常都會自己騙自己,自以為絕對公平。 兒童行為學家、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芭芭拉•霍華德(Babara Howard)觀察到,自認在家裡不受寵的孩子,往往容易出現行為問題:「人沒有偏好是不可能的,但父母偏心的確是造成兄弟姊妹紛爭以及兒童行為問題最大的因素之一。」 「通常,最拚命引起注意的那個孩子,就是家裡最不受寵的孩子。你愈是把一個孩子從身邊推開,他們就會愈黏你。」她說:「不受寵而情感匱乏的孩子會產生攻擊性、依賴性、或過分需要關注。」 多數家庭裡 受父母寵愛的孩子不特定 臨床心理學家艾倫•韋伯•利比(Ellen Weber Libby)醫師指出,在多數的家庭裡,父母的偏好不是固定的,每天、每個星期最受寵的孩子都不一樣。她說,這種「輪流」是正常的,手足之間的良性競爭也是健康的。但是當父母的偏好固定下來的時候,家裡就會出現危機。父母偏心造成的影響,會一直持續到孩子成年後。 三文教授指出,在一個資源稀缺的家庭裡,父母偏心問題會更嚴重,受寵的孩子可能享有特權,這對受寵和不受寵的孩子同樣造成傷害。 霍華德教授說:「偏心的父母不必有罪惡感,要知道人都有偏好。重點是要怎麼去處理。」她建議父母,分別發掘每一個孩子的優點,不要用同樣的標準來衡量所有的孩子。當家裡不受寵的孩子出現行為問題時,她建議父母排出時間來和這個孩子單獨相處。 利比醫師說:「愛和偏好是不同的。坦承你有時候會偏好某一個孩子,不妨礙你仍然愛每一個孩子。」 克拉斯醫師建議父母,認清自己偏愛哪一個孩子,也有助提醒自己公平對待每一個孩子。讓孩子們知道,你無條件的愛他們每一個人,但父母的認可和讚美要靠他們自己去爭取。

面對頂撞兒,將發球權還給孩子

作者:王韻齡 2016-04 親子天下雜誌 77期 早上出門前,打開車門,後座擺著一盒面紙,我提醒要兩個小孩要注意,已是小學高年級的哥哥卻一屁股坐下去,我指著爆開的紙盒,他聳聳肩說:「你說不要坐到面紙盒,我沒坐到,只有書包壓到而已。」我努力克制發火的情緒說:「那沒關係,把紙盒修好就好了。」哥哥望著破裂變型的紙盒,臉色變得比剛才的我還要綠。 一段日子以來,類似的狀況一天要上演數次:叫哥哥快一點時,他不是不動如山,就是刻意放慢動作;叫他往東,他會往西北南任一方向,獨獨不會往東;即便是隨意閒聊,哥哥也是句句針鋒相對,力行著他的「唱反調」方針。 剛開始,我常被層出不窮的「唱反調」弄得非常火大,忍不住會教訓他,母子都有得理不饒人的特質,也一樣言語犀利,最後演變成兩方對峙、脣槍舌戰,比以前辯論時攻擊對手還累,很多時候我非但無法壓制他,還會被他的詭辯搞到血壓爆表。經過一段時間的混戰,我體認到發怒無濟於事,開始試著釐清現況。哥哥已逐漸脫離兒童期,慢慢向少年靠攏,他重視獨立與自我掌控權,對於不順己意的事情,反應明顯。雖然,他的態度不一定很差,言語也還不太激烈,大部分的時間,他呈現「懶得理人」的消極反叛,剩下的時間,差不多都是他興致好的時候,則充分運用自己反應迅速、口齒伶俐的長才,跟你挑語病、耍嘴皮、然後積極唱反調。